其他
追求卓越:别忘了“诚信与价值”
当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计划”的评审与实施,让我时常关注和思考出版的“卓越”问题,即何为“卓越”?如何“卓越”?如果仍然以集体式思维方式,以影响因子高低来评价发表的 “卓越”,真担心如此“卓越”下去,能否真正给中国的科学研究与学术出版 “增值”?很巧,无意间读到了米尔卡·科斯蒂奇博士(Milka Kostic)在Linkedin和美国学术出版学会(SSP)的学术厨房网站里近日超火的3篇博文,其中一个热搜词就是“Remarkable”(卓越)。由此也让我感受到东西方的学术圈与期刊界都在为“卓越”而焦虑,但是追求“卓越”的关注点不同,这值得我们一读。 米尔卡的三篇文章分别是《科学论文卓越的6个步骤》《如何让学术出版更好》《高质量的同行评审在何处?》[1][2][3],征得她本人同意,笔者站在她的视角编译这些有趣且有用的话题,以飨国内学者与期刊界同仁感悟与讨论。 米尔卡首先认为自己是一位学者,她从事科研20多年,现为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化学生物部的项目主管。但她曾在Elsevier旗下的刊物“Cell Chemical Biology & Structure”和Cell杂志的 “Cell Crosstalk”做了十年的高级编辑。正是由于科研兼出版的双重经历,她不仅对发现研究问题的方式及出版传播的途径充满着兴趣,而且近年来也热衷于探讨全球科学的福祉问题,比如她强调目前大家普遍感受到的重重危机:世界陷入危机!科学处于危机之中!学者们也陷入了危机的眩惑!学术出版更是处于危机的风浪中!面对如此多的危机,人们产生了极大的焦虑,加剧了快速思考和反应的行为。反映在科学出版和科学评估的世界,造成了一种或进退失据,或彼此对立,或急功近利的模式,直接导致出版者与和作者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 米尔卡的博文涉及科研生涯的各个阶段,无论是谈及研究工作,还是撰写卓越论文,或者科学出版的过程体验,她以科研练就的批判性思维逻辑,在研究与出版之间换位思考,加之移民背景的她对语言追求生动表达,读来让人在享受中留下思索。
往期精彩
2. 西工大学者在Science连发3篇论文,揭示反刍动物秘密
4. Science最新论文:不好好睡觉小心得痴呆